行业资讯

23

2020-10

如何破解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局?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曾强调,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力量,是繁荣城乡经济的有力支撑,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解决民营企业在当前遇到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关乎内循环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一环,更关乎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

一、我国民营企业经营和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私营企业利润总额为1.8万亿元,达到了2004年利润总额的1370.2%,相比之下,而国有控股企业2019年的利润总额仅是2004年的207.9%。民营经济创造的GDP占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迅速发展到50%以上,在局部地区这个数字还会更大。

与此同时,我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大幅增长,成为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自十八大以来,随着相关助力政策的出台,民营企业就业的人员大幅度增加,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容纳了90%的新增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背景下,民营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不降反增,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发展活力,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依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在当前,我国的社会融资体系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其他的衍生类金融工具相对匮乏,民营企业也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尤其是在2016年前后,受去杠杆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出现利润增速下滑,民营企业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明显下降。2020年初,在疫情影响下,又有大量中小微型企业遭遇经营困局。

近年来,国家在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成效。我国的信贷供给相当充分,民营企业融资在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处也处在相对合理的水平,甚至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前列。

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困难,并不是体现在总量上的融资难,相反是结构上和微观层面的融资困境。一是,部分企业是高杠杆基础上的再融资难。二是,企业个体获得融资的流程难。

和国企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相对比较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制上存在歧视,随着民企数量快速扩张,其质量上也存在参差不齐,因此导致了市场风险定价的偏移。尤其是近年,各种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市场利率出现了明显降低,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定价体系扭曲,不能完全贯彻风险定价原则。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

当前,困扰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不是投放总量不足所导致的,而是在投放传导上受到各方因素影响造成的,包括高杠杆基础上的再融资难、具体融资过程复杂、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等因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民企融资困局的出现。

1、供给侧分析

从供给侧站在市场角度上来看,经济快速发展使融资供给端强调规模效应,追求体量和速度。体量越大,边际成本递减,优先级越高,在融资效益与效率的权衡中,市场主体往往更倾向于向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优先提供服务,在如腾讯、阿里等跨国私营公司出现前,大型企业龙头几乎被国企垄断。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政策的突然变动会对企业造成非预期的影响,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风控时往往会考虑到这一点,加深了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

2、需求侧分析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当前融资难的问题在于融资有效需求不足。大型民营企业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反而使得部分民营企业将自身问题社会化,造成权责不对称。部分民营企业本就在政策尚不完善的发展初期,借助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扩张,往往伴随着高负债,且高负债更多依靠短期借款、票据融资,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易受流动性变化的影响。

很多大型民营企业受观念认知和发展经验的限制,对资产负债的管理重视不够,短借长用,期限错配,以及资产与负债内部项目之间的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资金始终处于紧运行状态,在资金极度饥渴的同时,暴露了偿还能力虚弱的窘境。中小民营企业大多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经营观念不强,容易引发税务风险、劳动纠纷、法律隐患,造成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缺乏信心。

3、产业链地位

中小民营企业往往依附于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弱势地位导致其应收账款常被拖欠。而中小企业普遍资金实力弱,应收账款占比往往较高,一旦资金流中断,中小民营企业更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从近年来看,我国已经开始逐步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企业的资金紧张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短期内依然存在如地方补贴拖欠、政府采购款拖欠等问题。

总的来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是由供给端、需求端、公共政策与外部环境因素和突发性危机共同影响的结果。民营企业融资过程复杂,受供给端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影响,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同时,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规模歧视,解除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需要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

解决民营企业当前融资难题的关键在于,建设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需要综合考量各方面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因素,全面考虑如何在控制风险、提升质量的同时使有还款能力的民营企业更容易、更有效地获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从而进一步激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活力。

根据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的研究分析,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需要坚持六点。

1、坚持竞争中性原则

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竞争中性强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的平等市场竞争地位,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消除因所有制造成的资源配置上的扭曲状态,实现市场配置资源,增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力。

2、完善法律保障和政策引导

完善法律保障和政策引导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增信的国家担保体系。完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存在的不足,提升执法的可行性和尺度的统一性。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完善对商业信息披露的规定和要求,明确定罪标准,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3、建立企业信誉

民营企业要获得融资,就必须赢得市场的信任,而不是博取社会舆论的同情。民营企业需要减少对政策和政府的依赖,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直面市场进行经营和竞争,依法合规稳健经营。

4、优化地方政府职能

地方政府需要减少对具体企业经营发展的直接干预,深化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5、激发金融机构活力

金融机构应强调长效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以战略眼光客观看待风险,防止短期行为对企业经营和融资活动带来的冲击。其关键在于,是完善追责考核制度、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完善贷款品种和期限政策。

企业应该选择相对稳定的服务银行,诚实、全面地披露各类信息。银行要对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中小企业和遇到暂时性困难的企业,能够识别、加以扶植,建立长期关系

6、创新融资模式

创新的融资模式应当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性质及行业的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供应链金融等行业优势,补足民营企业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加快资金流动性,从而达到支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减少企业融资总额、降低负债率和融资成本的效果。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民营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民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社会责任意识也逐渐增强,不再是只局限于内部的发展,而是追求同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在当前由外循环转向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并举的经济发展模式背景下,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将助力内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通过多渠道,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指导,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建立针对小微企业各个发展周期的系统化融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将有助于协调民营企业与金融体系产生交互的各个组成部分,使各参与方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中企筑链
关 闭
申请成为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