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
H&M事件背后: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
不仅仅是棉花产业,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供应链都是行业的命脉,利用如供应链金融等工具,积极参与供应链循环,摸清供应链上下游商业图谱,进而实现行业生态的构建,掌握了供应链的主导权就意味着可以攫取整个行业的发展红利。
1、H&M事件起末
3月24日,瑞典服装品牌H&M发表了一份“关于禁用新疆棉花”的声明,引发热议。声明中表示,H&M集团对相关组织的报告和媒体的报道深表关注,其中包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强迫劳动和宗教歧视的指控。H&M集团表示,我们不与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原材料。声明中称,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我们的供应商从该地区与“更好的棉花计划”(BCI)相关的农场采购棉花。由于BCI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因此我们产品所需要的棉花将不再从那里获得。该声明事实的两层含义,一是说中国新疆存在“强迫劳动”,二是宣称该公司将永远不会使用来自新疆这个中国棉花重要产地的棉花。
3月24日晚,安踏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正在启动相关程序,退出BCI组织。声明中还称到,安踏一直采购和使用中国棉产区出产的棉花,包括新疆棉,在未来也将继续采购和使用中国棉。当晚,H&M对此事作出回应称,H&M集团通过全球认证的第三方来采购更可持续的棉花,并不直接从任何供应商处采购棉花。此外,H&M表示,关于全球供应链管理部分,集团一贯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并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但这份最新声明并未直接提及新疆,也未就抹黑新疆言论表态并道歉。随后,网络热议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巴宝莉、新百伦等多个知名品牌也曾发表过类似声明。包括优衣库、无印良品等12家日本企业也被指出与新疆棉企业暂停交易。
2021年3月25日,华春莹在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问询时表示,首先,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不用是相关企业损失;第二,有关新疆地区“强制劳动”的说法完全是谎言,是一些反华组织炮制出的对华抹黑造谣;第三,给老百姓包括少数民族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一般正常人都会觉得是件好事,因为这能为民众带来更好的生活,但就有人认为这是“强制劳动”或“压迫”,因为他们自己在历史上真的这么干了,所以现在以己度人;第四,中国光明磊落,中国人民友善开放,但中国的民意不可欺、不可违。
2、H&M事件背后
回顾此次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在H&M背后BCI组织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并一直推波助澜,那么BCI又是何许人也?
BCI,全称“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是一个成立于2009年的“非政府组织”(简称NG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该组织脱胎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自称“倡导的是良好棉花”,看似是一个推进先进生产力的“技术流”组织,但背后却并不单纯。BCI成立之初并不出名,但在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和瑞士基金的长期扶持下迅速壮大,在逐渐成为掌握行业标准话语权的所谓国际“NGO”组织后,则沦为了美西方操控下的一个政治工具。
瑞士《新苏黎世报》揭露,BCI本质上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养子”——成立之初饱受资金问题困扰,是美国国际开发署向其伸出援手。后者是直接服务美国外交政策的联邦政府机构,其目的便是利用人为规则而非公平竞争来左右全球棉花生产和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现任BCI理事会主席马克·莱克维兹也是美国SUPIMA公司总裁兼CEO,对华态度强硬,经常对理事会内的中国会员进行排挤和打压,明显违反了BCI宣称的客观中立立场。
2019年以来,美国媒体开始在“强迫劳动”问题上多次点名BCI,质疑BCI在棉纺职业标准认定方面的公信力。BCI随即响应,于当年10月宣称中国新疆棉花生产与种植不符合该组织的行为标准,最终于2021年3月暂停对中国新疆棉花发放“良好棉花”认证。从2019年到2020年,已有多家新疆棉花生产企业收到过BCI的“终止合作邮件”。
在H&M事件的背后,以BCI为首的西方势力其目的一是为了污名化中国,二则是为了打压中国棉花产业,中国产棉占全球约22%,新疆棉花产量占中国80%,H&M事件的本质是对中国供应链的排斥,是对全球供应链主导权和定价权的争夺。
3、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
根据BCI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其零售品牌会员的棉花用量超过300万吨,占全球用量的10%,经过BCI认证的“良好棉花”占到了全世界棉花产量的1/5,BCI的供应量占全球的30%左右。BCI组织的采购量和供应量在全球首屈一指,掌控着棉花的标准和定价权,影响力不言而喻。
BCI拥有五个类别的会员,分别是:1)零售品牌会员,也就是采购商,比如H&M,耐克等;2)供应商制造商,以棉商、纱线厂为主;3)种植者组织;4)其他类别,主要为供应链提供技术的公司;5)社会团体,主要为棉花相关的非盈利性组织。BCI评判产品的标准主要有三点,即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从业者的健康及权益保护、生产环境生物多样性。
我们可以发现,和QS/ISO等生产质量认证体系不同,BCI的良好的标准里并不需要质量良好。实际上,BCI成员产品频频爆出质量问题,以“H&M”在中国的子公司为例,近年来就曾涉及19起行政处罚,其中大多数处罚都涉及“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仅2021年1至2月,就先后因产品质量被处罚3次。
这就是供应链的主导权的重要性,只要掌握了供应链的主导权,就握住了行业的命脉,哪怕是低质产品一样可以卖出高价。而近年来,中国在棉花产业的发展则严重威胁到了西方势力的供应链主导权,从而遭受西方势力的打压。
阿塞拜疆农业专家尼扎米·加拉耶夫也曾表示,美国“碰瓷”其他棉花生产大国是有前科的。比如,美国与巴西之间持续长达12年的棉花补贴争端、2009年指使BCI以“强迫当地人成为棉花奴隶”为名对阿塞拜疆棉花生产的抵制、2010年以同样借口对号称“白金”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长绒棉及其制品发动制裁、2018年对土库曼斯坦棉花及棉纺织产品的污蔑等。
全世界目前棉花的竞争格局极其稳定,中国,印度,美国分别占据棉花产量前三位,包揽了约70%的总产量。中国自产棉花还无法供应中国棉花的消费,这和中国拥有大量的纺织企业有关,由于中国庞大的服装行业需求,即便是世界棉花的第一生产国,也同时是棉花的进口国,其中进口棉花一半来自美国,剩下的主要来自巴西和印度。
20世纪,棉花的全球定价权依然在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美国是世界第一的棉花生产及出口国,并不把中国棉花产业放在心上,但随着中国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21世纪初,中国就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棉花的第一生产国,2004年郑商所推出棉花期货后加速发展,不到十年就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棉花交易中心。
自此,中国从棉花上游生产,到中间的纺织加工,再到下游消费,顺利打通了整个棉花产业链,再加上在全球份额的不断提升,对供应链主导权的掌控越来越强。《华尔街日报》也承认,美国的相关禁令已对依赖中国制造服装和其他产品的美国公司造成重大影响,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美国棉花生产和出口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反观中国方面,棉花禁令并不会对其棉花生产及其他相关行业造成冲击。因为中国国内对棉花的巨大需求,使得棉花出口基本不存在。但我们依然要清醒的认识到,在知名度、影响力等领域,中国拥有绝对优势的品牌还不够多,仍需砥砺前行。
不仅仅是棉花产业,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供应链都是行业的命脉,利用如供应链金融等工具,积极参与供应链循环,摸清供应链上下游商业图谱,进而实现行业生态的构建,掌握了供应链的主导权就意味着可以攫取整个行业的发展红利,无论是国家、行业、还是公司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