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15

2021-09

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系列之——供应链金融行业风险管控

为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实体经济提质增效,2020年我国出台了首份供应链金融指导性文件,使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行业规范性和合规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226文件的出台为规范行业指出了方向,也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最初是由商业银行所主导,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涵盖内贸和外贸的全程供应链金融产品后,各银行业开始推出整合供应链金融的相关业务,逐渐走向专业化的道路。

为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实体经济提质增效,2020年我国出台了首份供应链金融指导性文件,使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行业规范性和合规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226文件的出台为规范行业指出了方向,也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供应链金融风险因素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因素可以分为外生风险、内生风险和主体风险三种

所谓外生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外部经济、金融环境或产业条件的变化,导致供应链资金流与物流、商流的协调顺畅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的潜在风险。市场利率、汇率变动导致供应链上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或者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法律修订、产业组织等因素导致产品需求中断,供应链增值难以实现,由此引起资金循环迟缓甚至中断的风险。

供应链内生风险主要指的是供应链内在结构、流程或要素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潜在金融风险,这是供应链组建和运行不当所产生的风险。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流程、要素以及参与主体互相关联、相互依存,一旦中间出现问题或障碍,就可能波及整个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主体风险主要是对供应链焦点企业本身的调查和分析,其目标是为了防止在供应链金融活动中,融资需求方或关联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金融活动组织者或者某一方产生巨大的损失。这里所说的主体,既包括了供应链运营中的客户企业,也包括供应链金融中的组织者。

2、供应链金融风控原则

供应链金融风控的根本原则是实现风险路径的闭环,然后不断的通过各种手段加强闭环的可靠性。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真实贸易背景,不建立在真实贸易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就是无根浮萍,因此必须严格防控虚假交易和重复融资风险,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业务闭合、垂直管理等手段加强闭环的可靠性。

对于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体,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既要看其自身的运营情况和资源、经营实力,是否具备履行供应链合作义务的能力,也要对其供应链背景下客户企业或合作者真实的业务运作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营运效率的优劣,掌握企业的资产结构组成和各项资产的流动性强弱。

在监管层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供应链融资也要严格交易真实性审核,警惕虚增、虚构应收账款、存货及重复抵押质押行为。对以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的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产品,承销商及资产管理人应切实履行尽职调查及必要的风控程序,强化对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的要求。

根据供应链金融学堂分析,我国专业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的发展还不成熟,业务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主要有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公司、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等,参与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国外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大、运作模式已相当成熟,管理风险能力也比较强。

如Orbian,就曾连续4年被Global Finance杂志评为全球最佳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方。国外还有些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是由物流公司发展起来的或是其子公司,具有掌握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如UPS在1998年成立了UPS Capital为客户提供包括代理收取到付货款、抵押贷款、设备租赁和国际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

3、供应链金融风控实例

以中企筑链基建供应链科技服务平台为例,中企筑链“基建供应链科技服务平台”依托区块链基础层技术与可信服务,结合基建领域业务特点,形成基于工程应收账款、工程保证金、标准化票据等场景下的“数字债权在线供应链金融产品”。

施工企业在平台上可获得经核心企业确权签发的数字债权凭证,依自身需求,对凭证进行持有、转让、拆分、融资、贴现等操作。凭证到期后核心企业通过平台与银行对接的在线自动清分体系进行付款,并自动清算兑付给最终凭证持有人。在此过程中,借助科技手段,通过多渠道实现风险控制。

(1)技术保障:区块链存证、CFCA证书、电子签章、发票验真系统,保证凭证签发以及流转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保证原始材料的不可篡改且可溯源。

(2)贷前独立风控:资金方贷前对核心企业实行独立的前置授信管理与审批程序,全面考察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与未来偿付能力。

(3)贷中、后期智能风控:对核心企业、项目建设、融资主体等相关主体进行动态监控,通过平台对各类相关数据和结构化及非结构化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预测。当贷中监控到收支异常、信用恶化、融资行为变化、交易异常等情况,贷后监控到信用恶化、借新还旧、多头逾期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向资金方进行贷后预警。

(4)核心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评级、税务评级、融资情况、经营状况、舆情监测、诚信档案、司法诉讼等多维度信息,对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画像描绘与综合风险评估,对符合标准的核心企业予以准入注册并签发“筑信”(应收账款数字债权凭证)。

(5)运用多种增信手段提高风控覆盖面:基于基建领域不同场景产生的业务品种,综合运用保险、担保等增信手段,提升风险补偿能力和风险发现能力。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中企筑链
关 闭
申请成为合作伙伴